东北亚论坛

NORTHEAST ASIA FORUM

东北亚区域合作

  • 东亚共同体:路径、机制与挑战

    甘峰;

    基于东亚金融危机的体制性原因,东亚一体化提上了议事日程,应该说,这是区域合作的政治构想。然而,作为政治构想的东亚一体化是一种"经济增长型政治"的意图,它走出了一条与欧盟完全不同的路径。首先,在欧洲,以"欧洲人"为核心的欧洲主义成为地域统合的原动力,可是,东亚经济统合缺乏"欧洲人"那种主体性意识,这是一种地域结构性的差异。其次,东盟"10+3"模式是东亚共同体的推进机制,然而,与欧盟比较,东亚缺少一个既有共同政治基础、又有法律约束力的推进机构。再次,冷战从欧洲全面退却,但是,在东亚,"冷战"呈进攻态势,"亚洲主义"成为东亚一体化进程中难以跨越的障碍。最后,文章指出,应以自由贸易协定推进东亚机构建设,以机构推进东亚一体化进程,并推动东亚共同的经济政治制度建设。

    2010年06期 v.19;No.92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9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75 ]
  • 基于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构建的中国综合改革示范区战略研究

    许正中;赖先进;

    后危机时代,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引领世界经济振兴的必然趋势。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打造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枢纽是推进东北亚国家经济交流和融合、实现共赢的关键。在威海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依托山东半岛在链接中日韩,联动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的独特优势,构筑东北亚经贸、人员往来的平台和枢纽,构建中国综合改革示范区,对于助推蓝色经济建设,培育中国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极,全面推动东北亚政治经济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0年06期 v.19;No.92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6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84 ]
  • 中俄两国边境区域合作开发战略对接论证

    李靖宇;徐华;

    中俄两国领导人面向未来已经达成边境区域合作开发共识,决定实现跨国战略对接,推动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之间合作关系,胡锦涛主席与梅德韦杰夫总统在2009年9月会晤中确认了这一重大战略导向,并以习近平副主席2010年3月访俄为标志进入了《合作规划纲要》的实施阶段。为此,必须明确认定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间实现跨国战略对接的现实价值,注重发挥跨国战略对接的综合优势,认真评估跨国战略对接的制约因素,进而正确做出跨国战略对接的对策创意。具体地说,中俄两国只有合作加快边境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扩大两国之间的相互投资力度,协调实现贸易规范化和科技产业化,通过优化人才储备来发挥市场优势,注重加强各种形式的人文情感交流,特别是中国应当下工夫创建进入俄罗斯市场的知名品牌,才能推进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间实现跨国战略对接,才能创建中俄两国边境区域经济合作开发振兴带,为东北亚区域合作开发提供一个跨国战略对接范例。

    2010年06期 v.19;No.92 1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5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89 ]
  • 90年代国际产业竞争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刘自强;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冷战的结束,贸易自由化、全球化蓬勃发展,各国纷纷加强国家干预,努力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美国政府采取扶植战略性产业、"国家出口战略"等政策措施,使美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欧洲工业经过革新,在传统工业和新型工业上再次位居世界前列。随着东亚产业竞争优势的出现,日本不但在传统产业而且在高技术产业上面临东亚等新型工业化国家的激烈竞争。因此,90年代美欧以及东亚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导致日本产业竞争力相对下降,对外出口增长缓慢,日本国内出现产能过剩,从而加剧了日本经济的衰退。

    2010年06期 v.19;No.92 2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8 ]
  • 中、俄、蒙三国的油气合作

    王绍媛;

    中国处于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东亚西太平洋区域,总体石油资源不足;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蒙古石油矿藏集中在中蒙两国边界地区,这为中、俄、蒙的油气合作提供了可能,并且从蒙古直接穿过进入中国的中俄石油管道是最近、最安全的线路。从未来发展的趋势看,中国可积极利用俄蒙的资源投资与合作,参与输气、输油管道的建设,拓宽和夯实中俄油气合作的经济基础。

    2010年06期 v.19;No.92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5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71 ]

东北亚政治

  • 朝鲜半岛安全问题及中国与有关各方的合作策略

    刘赛力;

    自朝鲜核试验到最近的"天安"号事件,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问题的解决涉及多方甚至整个国际社会。中国应妥善处理中美关系,加强中、日、韩三国间的互信、共识与合作,加强与俄罗斯及国际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在坚决促朝弃核,推进半岛无核化的同时以经济外交为杠杆促朝融入国际社会,在寻求外交谈判解决半岛危机的同时,做好应对半岛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的准备。

    2010年06期 v.19;No.92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9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90 ]
  •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地缘政治变局与中国的机遇

    马荣升;高新涛;

    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国际体系正经历着冷战结束以来最大的地缘政治变动。后危机时代,国际体系将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新兴大国群体崛起,传统大国趋向衰落,国际战略力量分化重组,多极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中美力量对比发生此消彼长的重大变化,中美关系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大国关系趋向缓和,全球和地区地缘对抗色彩淡化;国际秩序酝酿结构性调整,中国面临历史性机遇。

    2010年06期 v.19;No.92 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5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16 ]
  • 政府在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中的角色分析——来自治理理论的启示

    赵汗青;柏维春;

    公共安全本身的控制难度较大,加之城市特性的扩大作用,使得城市公共安全很难受到政府单方的、完全的、全方位的管理。也就是说,对政府而言,城市公共安全的可管理性是有限的。治理理论对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启示在于政府的责任并非是无限的,但它需明确自身的应有角色并有效履行相应责任,促成一个能够有效维系城市公共安全的治理网络并在其中发挥领袖角色,即先行者、指导者、沟通者和激励者。

    2010年06期 v.19;No.92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9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02 ]

国别研究

  • 优良的社会治理与相对的平等——日本经验的再思考

    王彩波;

    即使在"日本奇迹"风光不再的今天,如何正确认识日本的经验和教训这个问题对中国今后要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仍然有着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日本是一个成熟的发达国家,具有很多发达社会的特征和东方现代化的独有特点,其中优良的社会治理和社会中相对较高的平等程度是最具特色和最有启发意义的。中日两国有着相近的历史文化传统,在中国现代化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日本在社会治理方面的经验比西方经验更值得借鉴。同时,日本在高速经济增长之后长期的经济低迷也足以使中国引以为戒。

    2010年06期 v.19;No.92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7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84 ]
  • 新安全视角下美国政府的气候政策

    王淳;

    "人类安全"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安全理念,环境气候问题等各种影响人类安全和福祉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全球性安全威胁的严重程度则取决于治理框架的反应能力。包括气候政策、法律和机构在内的气候环境治理框架能够最大限度地削弱全球化冲突的根源,避免影响的发生或减缓其进程。奥巴马上任以来美国新政府能源、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出现较大调整,大力推动新能源法案来减缓气候变化。这一政策转向具有深刻的历史动因和政治基础,并将给美国经济复苏和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带来压力,加剧美国对外贸易摩擦和削弱其在国际气候环境合作中的领导地位。

    2010年06期 v.19;No.92 6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8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93 ]
  • 俄罗斯价格体制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吴日中;

    俄罗斯在改革前是长期的计划价格体制,存在许多弊端,也进行过改革,但成效甚微。俄罗斯价格体制改革采取的是激进的一次性放开价格的方式,改革后出现了高通货膨胀与经济缩减,但并不能就此全面否定俄罗斯的价格体制改革,要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原因。从总体上看,价格体制改革奠定了俄罗斯长期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俄罗斯价格体制改革对中国具有启示意义,中国的价格体制改革应坚持走渐进式的改革道路,在某些方面要采取果断措施继续推进市场化方向的改革,在改革过程中要采取措施减少物价上涨的负面影响。

    2010年06期 v.19;No.92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8 ]

东北经济振兴

  • 溢出效应下的长吉图开发与东北亚合作

    衣保中;孙丽环;

    受制于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多年以来东北亚区域合作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寻求有效的突破点,加快东北亚合作成为当务之急。根据新功能主义的溢出效应理论,长吉图先导区开发开放可产生溢出效应,即在产业开发、贸易发展及政策先行先试等三个方面,将对东北亚区域合作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2010年06期 v.19;No.92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99 ]
  • 长吉图先导区扩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

    廉晓梅;

    积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促进长吉图先导区经济加快发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产业升级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针对长吉图先导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总体规模小、对外商直接投资具有较强承接能力的产业偏少、资金到位率波动明显且水平偏低等问题,长吉图先导区扩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应该重点抓好全面优化投资环境、明确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重点区域、拓宽利用外资领域、协调区域招商引资政策等工作。

    2010年06期 v.19;No.92 9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8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86 ]
  • 东北老工业基地女性就业理论与对策研究

    郭砚莉;汤吉军;

    加快东部地区发展并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布局。在这个振兴过程中,如何促进女性就业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时间配置理论推导出女性"三部门"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及其女性就业的影响因素。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该地区产业结构重工业化、国有经济比重过大、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等特点,这些都严重影响女性就业和再就业。在此基础上,从完善劳动市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鼓励中小企业创业和加强对外经济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女性就业的政策建议。

    2010年06期 v.19;No.92 98-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4 ]
  •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促进长吉图发展

    关丽洁;

    如何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已经成为长吉图开发开放能否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要素。为逐步建立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应当采取以下措施: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推动吉林省金融核心区建设,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争取投融资体制试点,发展投融资平台;加快推进人民币在中、俄、朝三国边境地区的区域化进程等一系列措施。

    2010年06期 v.19;No.92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0 ]

东北亚历史与文化

  • 韩中女性参政对两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河暎爱;

    女性的政治参与是指提高女性的政治意识、社会意识、历史意识,培养女性政治家,使女性获得进入议会内阁以及行政各部门的权利。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后,韩中两国女性的政治参与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韩国的女性国会议员人数和中国两会女代表人数均有增加,但女性的参政议政依然呈现三多三少现象,处于核心领导层的女性很少,这种情况不但在中国存在,韩国也是如此。为了改变这种现象,首先要从法律层面使女性参政制度化,其次要通过教育培训培养女政治家,再次要积极促进持续的文化交流,取长补短,提高女性自身的本领,担当起促进东北亚,乃至世界女性发展的重任。

    2010年06期 v.19;No.92 113-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09 ]
  • 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企业文化创新

    李亚男;

    东北老工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参与和创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企业文化的问题。从历史文化观的角度审视,东北有许多优秀的企业文化传统。然而,又由于这种文化存在种种缺陷,造成东北地区经济上的落后。因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新型工业社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以企业文化的创新为先导,以企业观念的更新为动力,转变东北老工业企业文化的观念,大力倡导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思维、新理念,这也是振兴东北经济的关键所在。

    2010年06期 v.19;No.92 12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