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金强;黄梅波;
西方主导的“全球南方”话语体系依赖于单一的分析框架,简化并固化“全球南方”身份,忽视了其内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通过议程设置、规则制定和价值观的选择,西方话语将权力逻辑嵌入其外交叙事,使南北关系中的不平等与不公正得以自然化、合法化。同时,西方通过知识的不断生产,持续塑造“全球南方”的文化认同和政策取向,并在地缘政治竞争中将“全球南方”概念工具化,以服务于自身战略利益,导致这些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声音和影响力被边缘化。与此不同,中国基于“全球南方”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重新界定其构成范围,重视“全球南方”发展合作的重要性。在实践中,中国坚定支持全球南方的自主性与独立性,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上海合作组织等,为全球南方的独立自主创造更为有利的制度环境。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将持续深化“全球南方”的理论内涵,强化这一理论体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其从理论构建向实践层面的拓展,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公平化与民主化贡献中国力量。
2025年03期 v.34;No.179 3-2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1K] [下载次数:1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金新;贾梦茜;
近年来,美国对华发起的公共外交攻势加剧了中国在国际社会面临的叙事压力,主要表现为中国难以破解占据主导地位的美国的“中国叙事”;中国公共外交活动受到美国打压;美国攻势加深了部分国际公众对中国的偏见和误解。中美博弈下中国公共外交呈现出以“合作—层级式”为主导的叙事模式。在面对美国“竞争—网络式”模式的攻势时,中国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理念的合作型叙事尚未构建完善,制约着中国叙事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以官方为主体、自上而下的层级式投射,影响了叙事传播的深度和精度;叙事反馈环节的缺失,不利于对公共外交过程和效果的准确评估。中国要纾解叙事压力,优化公共外交叙事模式需要完善叙事内容构建,以满足受众的信息和情感需求;将层级式投射升级为兼顾纵向效率和横向联系的立体式投射,便于叙事触达受众;坚持倾听优先原则,重视对受众反馈的回应,逐步打造以“合作—网络式”为主、“合作—层级式”为辅的多模态复合型叙事模式。
2025年03期 v.34;No.179 22-4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1K] [下载次数:10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李野;郭盈;
全球文明倡议作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公共产品。这一倡议以四个“共同倡导”为基本内涵,不仅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现代化进程、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更是实现了文明观维度的创新,具体表现为重申了中国天下主义文明观的基本精神,阐释了文明交往的核心价值,规划了文明型世界秩序的发展图景,是对人类文明秩序作出的全新愿景规划。在推动全球文明倡议践行的过程中,应着力从持续细化配套设施、凝聚国际力量和加强国际传播等方面展开。
2025年03期 v.34;No.179 42-5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薛晓芃;
全球治理体系是由国家的需求—能力—价值的互动建立起的三角结构,旨在分配和管理全球资源,应对共同危机。当前的全球治理体系是二战后美西方国家建立的霸权治理体系的延续,在冷战结束后经历多次调整均告失败,因而出现治理失灵,导致治理赤字。全球治理体系需要新兴大国推动从霸权治理转向合作治理,以突破治理困境。当前,新兴国家力量尚弱且合力不足,推进全球治理体系调整需要渐进为之。中国应审时度势,有限引领,依靠与发展中国家的合力,从解决共同危机入手,构建创新制度,通过区域以及区域间协调构建制度网络,推动主要国际组织包容性架构改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5年03期 v.34;No.179 93-110+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9K] [下载次数:9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余博闻;
国际发展合作正在经历绿色转型。包括联合国、多边开发银行和各捐助国在内的各类行为体正努力将环境治理,尤其是气候治理的目标和方法融入国际发展合作的目标设置、组织管理、项目设计和融资过程之中。国际发展合作绿色转型经历了从保守到进取、从简单到全面、从理念到实践的不断深化的发展进程。当前,国际发展合作绿色转型正处于系统性深化但分歧初现的新阶段,各方在建章立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围绕环境议题的专项发展合作也大大增加,但围绕原则和标准的分歧为绿色转型带来了不确定性。国际发展合作绿色转型受规范、制度和竞争三大逻辑驱动,它们共同驱动国际发展合作吸纳更多来自环境和气候治理领域的理念和规则,并推动相关项目和资金的增加,而竞争逻辑则是分歧产生的主要原因。国际发展合作绿色转型有利于国际公共物品的提质升级,但其也可能引发制度碎片化、不同目标间难以平衡的风险。
2025年03期 v.34;No.179 111-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4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